党务.政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建资源  >>  地方文献  >>  乳山年鉴  >>  2003年  >>  党务.政务

组织工作

2015-03-09 16:15:14

【组织工作】

基层党组织建设  2002年,全市各级党组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创新,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的建设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至年底,全市共有基层党委70个(其中二级党委16个)、党总支61个、党支部1445个。

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2002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并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打破过去按地域设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单一模式,成立行业党支部,对农村党员实施了实际、实用、实效的管理。至年底,成立跨行业党支部35个,所辖党员800多人。创新农村干部管理机制,在冯家、南黄、徐家、海阳所、育黎5个镇进行了以“身份职业化、工资结构化、管理星级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试点,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试点的191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有138名被评为星级支部书记,发放星级补贴7.38万元。根据“三级联创”的工作要求,围绕班子、队伍、路子、制度、机制等方面,对全市601个村进行全面排查,调整农村党支部班子34个、支部书记 27人、支部委员41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行农村会计考选制和聘任制,全市579名会计经考试考核上岗,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狠抓“四民主、两公开”制度的落实,改造镇级公开栏2个,村级公开栏56个,建成综合典型村108个,并随机抽查了225个村的照章理事和财务政务公开情况,促进了农村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不断完善。继续在镇机关干部中开展记“民情日记”活动,并在乳山市报开设专栏,开展“民情日记”选登展评活动。年内,各镇机关干部共记“民情日记”4万多篇,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3400多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2300多个。

在企业党的建设方面,年内,开展了2 次大范围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情况调查,建立了相应的党建数据库,录入信息6万多条。在民营、外资企业建立党支部12个,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党支部62个,使222名企业流动党员转移了组织关系,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从在职机关事业单位和近年来离岗的党员领导干部中,选派了61名具有较高政治素质、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科级党员干部,到新型经济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党员队伍建设  市委组织部继续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两推一公示”、党委派员列席支部党员大会、双重审批、双重谈话、预备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工作失误追究等制度,较好地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年内,民主推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831名,民主测评确定发展对象 789名,预批新党员726名,并全部进行了公示,101个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有了新党员。至年底,全市党员总数达到42962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14.1%,35岁以下的占12.7%,女党员占12%。

为了强化党员管理与教育工作,市委组织部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方式,在5个村进行了农村无职党员定岗定责工作试点 。集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活动,全市3万多名党员参加。为庆祝建党81周年,在市报、电视台开辟专栏,集中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自制或联合拍摄反映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先进事迹的专题片8部。分期分批组织县(处)级离退休老干部、在城区居住的离休党员干部、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代表、科教文卫战线的退休老党员共1000多人,参观考察城区建设、园区建设和部分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筹集资金近30万元,向403名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261名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发放了生活补贴。出资20多万元,为2824名离退休老党员统一订阅了党报党刊及有关学习资料。全面推行党员信息微机化管理,各镇及城区街道全部配备了专用微机,实现了对党员的动态化、网络化管理。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费收缴、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核算出了全市4万多名党员的党费交纳基数、应交数额,并采取以查促缴、以奖促缴、以用促缴等方法,使全市的党费收缴数额较往年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年采取各种形式,共培训党员3.6万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700多人次。

市直部门包村工作  围绕全市农村工作大局,按照包村工作责任状确定的三年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建设、办好事实事、提高干群素质”四个重点,加大市直部门包村工作落实力度。市包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采取抽查与自查、实地查看与听取汇报等形式,督导检查全市各镇、街道及106个市直部门的包村工作进展情况。2002年,全市包村单位累计投入资金285.94万元,物资1400多吨,办实事430多件。

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市委组织部指导镇、村进行了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回访复查,上报了20多篇先进典型材料,并以《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功能》为题,在全省“三个代表”理论研讨会上发言交流。崖子镇东井口村支部委员会被中共山东省委表彰为全省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集体,冯家镇委员会、城区街道办事处夏东村委员会、夏村镇庄上村委员会、海阳所镇海阳所村委员会、白沙滩镇曹家庄村支部委员会、诸往镇绕涧村支部委员会、下初镇下初村支部委员会被中共威海市委表彰为全市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集体,刘航周、王建安、夏孟勇、于云叁、宋世谦、姜振明、隋培山、杨洪刚、孙延彬被中共威海市委表彰为全市农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

干部管理  为了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的试行意见》,发放了《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报告表》,及时掌握了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情况。对全市科级领导干部居住地和配偶、子女的从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数据库,奠定了干部监督工作基础。组织召开了由组织、人事、审计、财政等部门参加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研究出台了《领导干部及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积极推行教育谈话、任前公示、任职试用等制度,对89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谈话教育,对33名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对3名领导干部实行了任职试用,对85名试用期满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考核。

创新干部培养方式,年内从经贸局、外经贸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等市直综合部门中选拔了15名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家部委及省对口部门挂职锻炼。结合市镇机构改革,对全市股级干部进行了全面竞争上岗,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用人机制。扩大民主,采取“定位直推”的方式,在市直部门配备了14名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

申报干部档案管理一级标准工作有序开展,顺利通过了省委组织部检查组的初验。牵头组织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对13600多份学历、学位材料进行了审核认定。

加强企业干部管理,对市直属18家企业领导班子和10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考察,并取消新任企业领导干部行政级别。年内,新考察提拔的市属骨干企业的14名领导干部,全部实行了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程度和透明度。

干部培训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法,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方法,全面推行课题招标制度,整合了社会干部培训资源,提高了干部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全市市镇两级共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21期,培训干部3630多人次。

知识分子工作  按照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突出抓好知识分子的管理和服务,协助威海市委组织部,对2001年申报的威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优秀乡村科技人才人选进行了考察。经过终评,全市有8人获威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人获威海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4人获威海市优秀乡村科技人才称号。同时,市委组织部还走访慰问各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发放了技术津贴。

调研信息工作  认真贯彻江泽民“5·31”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健全全员调研制度,围绕新形势下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探索新途径,拓展新思路,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既为上级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又提高了全市党建和组织工作的水平。《乳山市定位推荐部门“一把手”》《乳山市探索按行业设置基层党组织》《徐家镇实行农村支部书记试用期制》《应对入世积极推进领导方式转变》等调研信息成果先后在中央组织部及省委组织部的内刊采用。2002年,市委组织部共被威海市以上组织系统内刊采用调研信息材料40多篇,其中,中央组织部采用6篇,省委组织部采用14篇。在威海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70多篇。

                                         (谭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