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特载
政府工作报告
2015-12-28 07:58:01
——2015年2月14日在乳山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乳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隋建波
2014年乳山市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威海市委、市政府“三年突破乳山产业结构”要求,突出主题主线,主动加压奋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在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综合排名中跃居前30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1.6亿元,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421.9亿元,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7亿元,增长13%;实际利用内资110.8亿元,增长15.3%;实际到账外资7282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值7亿美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14821元,增长10.8%;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575元,增长10.1%。
一是全面实施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坚持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生物科技、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六大百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两大千亿级产业聚集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工业用电量增长6.3%,工业“两税”收入增长1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增可追溯农产品基地8处、“三品一标”24个,新建、改扩建现代农业示范园102处,创建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和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区各1处,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积极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改革,新增AAA级景区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旅游特色村4个,银滩-大乳山海岸被评为“齐鲁美丽海岸”,银滩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全省首批20个“仙境海岸度假综合体产品”。大力弘扬“仁爱乳山”城市品牌,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我市成功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市”。加快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引进建设乳山老年人养护中心,打造一批高端养生养老示范社区,东方国际养生园荣获“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的经验做法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在全省推广。积极培育电商经济,新建金谷之园电商产业园、智创电子商务基地等专业电商园区,进驻电商业户70多家,荣获“全省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
二是全面加强与外合作,项目建设实现新提升。牢固树立“以发展论英雄,以项目比高低”理念,转变招商思路,压实招商责任,优化园区布局,举全市之力抓招商,聚全部要素促项目。累计组织外出招商活动1421人次,引进各类项目107个,开工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59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9个,新投产项目27个。实施企业与外合作项目19个,带动77家企业完成技改财务支出28.5亿元,培育一批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报批各类项目317个,争取无偿资金7.1亿元,其中获批蓝区项目数量和无偿资金总量居威海各区市首位。
三是全面推进市域一体,城乡统筹实现新变化。调整完善经济主体功能区,将全市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三种类型,将镇区确定为产城融合型、生态农业型、工业辅助型三个重点,实行差异化引导、考核、扶持,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突出精品城市建设,实施总投资6.4亿元的59项城建重点工程,启动“智慧乳山”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管线、智慧安控、智慧社会管理、智慧应急管理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投资11.7亿元实施道路桥涵、园林绿化、供水供气、生态修复等6大类重点工程,为新区大开发、大突破夯实基础。新增城市社区12个,实施50个农村新型社区规范化建设,实现医疗卫生、农资经营、休闲娱乐等服务全覆盖。
四是全面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年度投资25亿元,涵盖10大类、80项具体内容的便民利民实事工程全部完成,解决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开通市民热线,实现“一个号码对外、一个中心受理、全天候服务”;启动民情网,建立群众诉求分办落实和督导考核机制,对群众反映的3.8万个诉求进行答复处理,群众满意率达99.04%。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实施城市公交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程,成功创建“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市人民医院成为全省首批跻身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3家县级公立医院之一。扎实开展海岸带综合整治、露天烧烤治理、矿产资源规范管理、农村公共资源发包管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等27项“社会管理规范年”活动,有12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实现新增强。全面启动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六大领域改革,实施“三公”经费公开、农村“三项”改革等省级改革试点,累计推进改革事项144项。深化财政金融协同创新,大力推动“奖改投”,达成了3支产业基金和投资机构组建协议,新引进融资担保、资产管理公司2家,新增银行、小贷、保险机构4家,新设民间资本公司6家、金融仓储公司1家,7家企业启动挂牌工作,其中3家已完成挂牌,大乳山成功发行1.1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组建威海正洋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研究院,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创新平台3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3项;开工建设科技孵化器3家,其中威海智创科技孵化器已投入使用,入孵企业14家,荣获“山东省科学城市”称号。
六是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各项事业实现新进步。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表现,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市112个单位共查找“四风”问题9860条,对确定的42项重点整治任务全部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解决一大批民生诉求。扎实开展“机关改革创新年”活动,实施目标承诺、亮点培育、问题导向整改等活动,14名市级领导和132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员在新闻媒体公开承诺,127个单位共查找问题420多项。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模块化再造和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精简压缩行政审批事项81项,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建成市民服务中心,打造了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市民服务、群众工作、社会治理“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让群众“进一家门、办所有事”,当前共进驻审批服务单位46家,进驻事项255项,占全市审批服务事项98.8%。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庸懒散”行为整治,对73人进行问责处理,“三公”经费支出压缩14.3%,取消合并检查考核和评比表彰活动35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4件,办复率100%。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活动,跻身第二批“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县”行列。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实施信访积案“百日清仓”活动,积案化解率在威海各区市最高。此外,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防震、人民防空、双拥共建、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过去的一年,经济形势比预料的还要困难,各种挑战比预想的还要严峻,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各个方面都付出极为艰辛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爱岗敬业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依法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为地方发展保驾护航、无私奉献的驻乳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乳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新常态要求比,与政府担负责任比,与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比,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根本化解,政府工作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为:工业带动作用不明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低,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产业领域的有效投资不足,要素投入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园区配套不完善,承载能力弱,难以满足大项目、好项目落地需要;创新驱动力不强,创新平台少、层次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市场主体不够活跃,全民创业氛围不够浓厚;中介机构管理不够规范,“中梗阻”“庸懒散”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公共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安全生产等领域还有许多环节没有抓到位、管到底,许多问题急需解决,等等。对这些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整改,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 “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乳山突破产业结构、实现赶超发展攻坚之年。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内涵和条件正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三期叠加”“四个转向”的阶段性特征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市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特别是中韩自贸区建设带来开放发展机遇,各级深化改革带来创新发展机遇,威海进入高铁时代带来了融合发展机遇,新型城市化带来统筹发展机遇,产业结构突破战略的实施带来转型发展机遇,生态环境优势带来可持续发展机遇。我们有基础、有条件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方式,再聚发展新活力,实现发展新突破。根据市委总体要求,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突破产业结构为目标,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产业强市,突出项目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乳山。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6%,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这些目标的确定,充分考虑了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多变性,考虑了乳山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和产业现状,既积极稳妥,又留有余地,实际工作中将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突出转型升级,着力实现产业结构大突破。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战略,推动更高层次的产业协调发展,为实现产业结构三年大突破目标积蓄能量。
一是全力以赴振兴工业。强化“突破产业必先振兴工业”理念,加快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生物科技、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六大产业集群,年内确保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两大产业产值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强化“强工业必先强龙头”理念,实施好21个威海市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完成30家以上企业主辅分离工作,推进市内企业协作发展,膨胀壮大福喜农牧、恒邦化工、正洋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10家、过10亿元企业3家。强化“投产达产才是产能”理念,在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基础上,解决好竣工项目设施配套、招工培训、生产融资等方面问题,年内争取新投产达产项目30个以上,真正把潜在的产能转变为显性的产值。
二是发展高效品牌农业。围绕苹果、花生、茶叶、蓝莓、大姜、肉鸡、牡蛎、葡萄等八大农业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2000公顷,新建和改造现代农业示范园50个。按照“纵向延伸拉长链条,横向融合块状突破”原则,引进培育一批“补链型”龙头项目,膨胀发展一批“复合型”农业园区,形成链条式发展、融合式提升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加大农资“一卡通”推广力度,加强“乳山三宝”推介,全面打造“乳山产”品牌,年内新增“三品一标” 15个以上,新增可追溯基地5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比率达到65%以上。制定加快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意见,以发展高效养殖增殖产业、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培育远洋渔业产业为重点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以做强渔业精深加工、开发海洋生物保健产品、培育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加快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以提升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完善港口物流、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积极培育海洋服务业,全面推进海洋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增创海洋经济新优势,打造“海上粮仓”样板区。
三是繁荣提升现代服务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探索成立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拓展旅游文化项目融资渠道,保障旅游文化项目健康发展;充分挖掘乳山市文化内涵和特色,打造一批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景区,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文化影响;依托“仁爱乳山”品牌,吸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和团队入驻,创建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实施好养生养老产业“五个一工程”,即组建养生养老产业研究会,编制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健康养生产业园区,争创“全国养生养老示范基地”,打响“养老之都、养生天堂”品牌,加快创树健康养生养老“乳山模式”。培育壮大电商经济,组建线上交易平台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推进金谷之园电商产业园二期、智创电子商务基地、恩源科技电商产业园建设,建好“淘宝特色中国”山东馆乳山基地,引导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企业转型线上经营,实施“千农触网”工程,年内争取新增电商经营业户500户,转型线上经营企业30家,培训各类电商人才400人以上。
(二)突出招商引资,着力实现项目建设大突破。坚持不拼资源拼服务,不拼价格拼环境,变以优惠政策招商为建创业平台招商,打造吸引投资新“洼地”和项目建设新“高地”。
一是创新招商方式。强化孵化器招商,瞄准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孵化器在孵和毕业项目,完善综合支持体系,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好的高新产业项目。强化企业合作招商,引导市内企业采取资产重组、参股兼并、产业协作等方式,挂强靠大,借力发展。强化产业基金招商,发挥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积极引进各类产业基金、投资基金和投资机构,做到引项目与引资本并重。强化电商经济招商,依托现有电商产业园区,加大与电商经营企业、经营业户和第三方代运营团队对接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鼓励大众创新创业,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实现以线上虚拟经济交易带动线下实体经济发展。强化重点区域招商,抢抓中韩自贸区建设和威海进入高铁时代的机遇,加强与青烟潍等高铁沿线城市对接,搭建对韩合作“五大平台”,探讨设立中韩FTA专用工业园区,着力打造蓝黄“两区”建设先行区和中韩自贸区建设示范区。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健全项目评审机制,引入专家参与项目评审,严把项目规划关、建设关、用地关,切实提高项目评审效率和评审质量。加大项目分包推进力度,定期筛选重点开工、签约和在建项目,逐一落实分包领导、责任单位,及时协调解决瓶颈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年内争取开工投资过亿元项目30个以上。提升园区配套水平,按照“产城融合、区镇联动、突出特色”原则,建立多元化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坚持既重当前又重长远,既重地上又重地下,既重硬件又重软件,集中精力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争取3年内“三区十园”全部达到“七通一平”标准,为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提供保障。
三是积极争资立项。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科学筛选论证项目,积极加强对接沟通,确保争取各类无偿资金7亿元以上。重点加大道路交通、棚户区改造、千亿斤粮食产能、蓝区人才支撑、蓝区专项和切块资金争取力度,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率。围绕海岸带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健康养生与文化旅游等领域,整合资源,集中争资,确保争取到更多大项目、大政策、大资金。抓住各级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利时机,做好事关乳山长远发展重大项目的编制、提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以上“十三五”规划。
(三)突出改革引领,着力实现发展活力大突破。坚持以改革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在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的基础上,重点加大财税、农村、行政管理改革力度,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深化财税改革。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构建政府财力综合运作机制,增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探索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实现跨年度预算平衡。提高预算管理透明度,实现市级及区镇、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面公开。大力压减投向一般竞争性领域资金,集中财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民生、改革等重点支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争取并管好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确保债务风险指标在可控范围以内。
二是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204个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现全市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全覆盖。积极推动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流转,实现土地由“散户”经营向“大户”规模经营转变。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完成不少于30个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改革,有序发展农民信用互助社,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
三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规范理顺城投集团、水务集团等企业管理职能和经营体制,促进市属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扎实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提高教育保障水平。探索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医院经营方式、聘用制度、人员编制管理等改革,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四)突出创新驱动,着力实现瓶颈化解大突破。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创新破解瓶颈制约,以创新推动转型发展。
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政校企协同联合创新,围绕硅胶、贝壳、云母等资源高值化利用,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延伸产业链条,孵化高新企业。全面加强与四川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签订产学研协议50项。抓好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好威海正洋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好威海科大环保高分子材料检测检验中心、威海帕斯砜公司高分子新材料检测检验平台等公共检测平台,引进专业团队,完善平台功能,发挥创新引领和服务保障作用。抓好各类中小企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组建好海洋生物等产业孵化平台,形成“产业孵化器+中小企业基地+创业苗圃”产业培育体系,年内争取创建2家威海市级孵化器。积极扶持各类创新要素发展,年内争取申报发明专利增长10%,其中授权发明专利增长2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威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创建省级研发平台3家、威海市级研发平台5家。
二是推进融资创新。探索组建金融投资公司,搭建政府资本运营平台,开展战略投资、资本运营和资产管理等业务,完善融资服务链条和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年内争取设立投资咨询、基金管理、融资登记、融资租赁等子公司各1家。设立1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市内孵化器设立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年内争取基金数量达到3~5支,募集规模达到6~8亿元。加强与“新三板”及上海股交中心、齐鲁股交中心、蓝海股交中心和前海股交中心等区域资本市场的深层次合作,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挂牌上市或私募融资,年内争取新增挂牌企业5家,实现融资1亿元以上。选择优秀网络应用机构合作建立金融智慧平台,实现本地项目网上推介、网上路演、网上募资,异地项目网上筛选、网上洽谈、网上跟踪;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商品交易市场的合作,探索建立优势产品交易市场及区域产权、股权交易市场。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探索推行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三是推进人才创新。依托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采取聘请高级顾问或技术指导、联合高校建立试验基地等形式,引进高端和紧缺产业人才,建立高端人才兼职使用、紧缺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抓好“千人计划”、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等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评选,打造聚才引才良好载体。创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开展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席技师等评选活动,激发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实施“学子归巢”计划,开通人才服务热线,设立人才服务窗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配发、改制合伙人、选聘职业经理人等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盟,年内争取引进专兼职博士20人。
(五)突出市域一体,着力实现城乡统筹大突破。以“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为方向,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多城联创”为统领,统筹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城镇社区建设,推动资源向城市合理化流动、人口向城镇节点式集中、农村向社区综合性转变。
一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投资10亿元实施文莱高速路基及构造物建设、环海路大修、G309国道路面中修、县乡道路改造、小青岛陆岛通航码头改造等重点工程,投资5.3亿元推进好供水管网改造、雨污分流、墙体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城市路网建设等城建工程,提升城市配套水平。抓住国家鼓励棚户区改造机遇,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整体形象。加大老旧小区 “微循环”设施改造力度,年内争取完成5个以上小区的改造工程,3年内中心城区所有老旧小区达到物业接收标准。
二是加快全域城市化步伐。启动实施滨海新区“三年大提升”计划,抓好总投资9.4亿元的滨海新区能源路、联想路、黄河路等27条道路建设及海岸带综合整治、近海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提升新区配套能力。抓好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镇区布局调整,对条件相对成熟的镇按照街道办事处体制运行,加快2处国家重点镇建设。按照“沿海社区城市化、内陆社区特色化”原则,对120个既有社区进行规范化提升,启动32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为农村群众就地城市化搭建载体。积极探索破解制约人口转移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问题,解决好“人”的突出问题,让农村群众“无顾虑”进城;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探索发行建设债券、吸引社会投资、农村宅基地抵押等新融资路径,解决好“钱”的突出问题,让农村群众“有保障”进城。
三是推进“多城联创”工作。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为标准,推进好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八大环境”建设,力争在3年综合测评中取得好成绩,争取及早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实施城市道路建设、大环境绿化、垃圾粪便处理、污水处理、公厕改造、城市窗口打造等“六大工程”,深入开展沿街建筑、环境卫生、占道经营、集贸摊点、交通秩序、六小行业、社区单位家庭卫生、广告招牌和乱贴乱画等“八项专项整治”,全面落实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强公共卫生监督、抓好健康教育、控烟等“四项措施”,年内争取完成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主要任务,压茬推进“国家健康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国家智慧城市”,严格执行智慧城市项目评审批复制度,从项目规划建设、财政资金审批等环节把好关口,最大限度减少“盲目投资、重复投资”;推进好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教育、智慧卫生、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管网等平台系统的规划建设和拓展延伸,尽快建成乳山社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年内争取实现主要系统信息资源联网共享和综合应用;研究出台智慧产业培育政策,吸引社会组织或企业通过提供资金、技术、运营服务参与“智慧乳山”建设,扶持发展一批投资较大、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智慧产业项目,为“智慧乳山”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同时,一体抓好“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乳山城市影响力。
四是保护生态环境。强化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融理念,健全生态建设与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巩固生态环境比较优势。重点加强污染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推进好新热电厂等重点排污企业脱硫脱硝和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城市禁燃区小锅炉拆除工程,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确保年内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强资源节约利用,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开发联席审批制度,有序退出石材矿山开采,全面强化非煤矿山治理,严控花岗岩、河砂开采,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在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土地整理基础上,采取自主改造、依法转让、兼并重组、协商共建、协议置换、限期开发、有偿回收等方式,全面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生态红线管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山体、湿地、水系、沙滩、海域保护,加快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完成绿化造林2266.67公顷、中幼林抚育2000公顷。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规范行动的基础上,开展店外洗车、小区种菜、住宅小区乱搭乱建等专项整治行动,实现社会规范管理常态化。
(六)突出以民为本,着力实现民生建设大突破。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年度确定的10大类80多项便民利民实事,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保基本。投资3.3亿元,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实施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制定出台因大病、突发事件等急需“即时”救助家庭的救助办法,依托市老年人养护中心和康宁医院做好流浪乞讨、弃婴接收工作。调整五保供养等政策性救助标准,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健全助学、助残、助老、助医、助灾等社会保障救助体系。
二是提品质。实施部分学校体育设施升级、校舍改造、教育资源信息化工程,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发展。加大对“12349”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产品宣传力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升公众知晓度,在全社会营造社会化养老氛围。加快推进文博中心建设,优化提升90个农村文化大院,完善部分社区图书室,开展基层文艺培训和关爱扶持工程,让群众生活彰显文化气质。
三是解难点。投资1.1亿元,建设政府公租房276套,对2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进行廉租房货币补贴,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落实好鼓励全民创业、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设立“威海市创业大学乳山分校”,鼓励企业设立大学生实训基地,扶持驻乳职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提高学生本地就业率。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公共服务3个3年行动计划,搭建好劳动力市场、网络招聘等对接平台,完善好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需求数据库,发挥好市镇村三级就业信息网络作用,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
四是促和谐。扎实推进“双无”综治主题创建活动,实施好公共视频监控、海陆一体防控体系等工程,提升“平安乳山”智能化建设水平。以“阳光厨房”建设、编码标签追溯、企业信息化监管等工作为载体,探索构建从田间到生产、流通、餐桌“闭环式”监管体系,保障“舌尖”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切实抓好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化物品、森林防火、消防安全、学校安全等重点领域整治,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是依法行政,优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依法治市的意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律观念推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解决矛盾问题,确保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各项工作。制定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设置投资准入和市场准入“黑名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理清部门职责关系和履职范围,真正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拓宽政务公开范围,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深化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实施市场主体设立联审联批流程再造,组建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金融服务超市和科技服务中心,推进中介机构“脱钩”,完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狠抓“中梗阻”问题治理,营造更加宽松营商环境。
二是提升标杆,创先争优。按照省和威海市“一个定位”“三个提升”要求,深入组织开展对标学习、比学赶超活动,市里继续以“学龙口赶莱西、学胶州赶蓬莱”为目标,学习强县的工作经验、方法和思路,努力在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上实现赶超,确保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县级第一方阵。引导区镇在威海市范围内选择比学对象,重点围绕财政收入、项目建设、外经外贸、特色产业、民生事业等方面确定2~3项学赶目标,量化赶超指标,明确赶超措施,力争尽快实现赶超。引导市直部门和驻乳单位瞄准省内、国内对标先进,围绕争资立项、工作创新、职能优化、工作绩效及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力争实现2项以上具体赶超目标。
三是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坚持以良好精神状态抓落实,引导政府系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精神风貌,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于担当,用勇气破解困难,用锐气创先争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坚持以强烈责任意识抓落实,理顺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场监管、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职责关系,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管到位,解决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以敏锐反应能力抓落实,放宽眼界、超前谋划、深入思索,围绕重大改革事项、重大发展战略,搞好分析,制定对策,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坚持以创新思维抓落实,始终把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产业融合、招商引资、科技对接、多元融资多想办法、多找路子,以创新突破工作、创树经验、扬出名气。坚持以务实工作作风抓落实,构建大考核、大督查工作机制,加大效率督查问责力度,对市委、市政府阶段性重点工作、年度重点目标都任务倒排、时间倒逼、限时办结,形成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良好风气。坚持以朴实为民情怀抓落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搞调研,多接地气,多征询群众意见建议,时刻关心群众冷暖,认真解决群众诉求,确保让群众满意。
四是强化监督,加强自律。坚决维护市委的权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确保出台每项政策都符合法律规定,推进每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强化“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精神,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