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建资源  >>  地方文献  >>  红色文化  >>  《中共乳山地方史》  >>  解放战争时期

第四节 加强解放区建设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2016-03-17 15:47:10

一、开展生产救灾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使乳山县的翻身农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极大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正当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物质力量支援前线时,全县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1947年夏天,乳山境内持续阴雨40多天,大量土地被毁,涝灾严重,荒草丛生。秋天又连续两个月未降雨,干旱严重,粮食歉收,致使1948年产生了严重的春荒。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全县14个区中,有4个轻灾区、4个重灾区、 6个灾情一般区,按每人每日半斤粮(地瓜2斤折合1斤粮)计算,全县缺1至2个月粮食的有13.28万人,占总人口的31%;缺4个月以上粮食的有4.78万人,占总人口的11.12%。在粮食短缺闹春荒同时,司马庄、育黎、铁山、午极四个区又遭蚂蚱灾,最厉害的铁山区,平均每平方市尺有蚂蚱40多个。

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兴修水利,大积土杂肥,捕灭蚂蚱,积极从事春耕生产。机关、学校也纷纷行动起来,一面就近开展助农劳动,一面开展节约捐款、粮食自运自磨活动,尽量减轻群众负担,生产救灾在全县开始形成群众性运动。

1948年2月初,乳山县委根据华东局关于把生产救灾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的紧急指示,分别召开县、区干部扩大会议,专门研究开展生产救灾工作。决定采取如下措施:1.成立县、区、村三级生产救灾委员会;2.各级领导干部一律要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帮助春耕,领导渡荒,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3.突出以春耕春种为重点,贯彻以贫雇农为主,团结中农的勤劳致富政策,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互助组;4.处理好生产与支前矛盾,帮助农民解决种子和农具困难;5.强调生产自救,对有限的救济粮要精打细算,合理分配;6.坚定战胜灾荒信心,坚决做到不荒一亩地,不饿死一个人。会后,县委针对由于支援解放战争,农村男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暂时停办了全县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师生全部投入到生产救灾中去。2月16日,县委召开全县妇女劳模代表大会,动员全县妇女参加田间劳动,搞好救灾生产。与会代表332人,她们共同倡议制订了生产计划:1.保证回家多锄一遍麦子;2.保证每亩多施一车粪;3.保证年内学会使犁具;4.保证把玉米头子折去,不分散水分;5.保证全村没有一个懒老婆。6月6日,县委召开各区委书记、区长会议,检查生产救灾工作和部署作好麦收准备工作,对全县生产救灾工作做了进一步详细部署,提出了更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严肃指出:哪里饿死人就追究哪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由于加大领导力度,狠抓检查落实,使全县生产救灾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轰轰烈烈,形成高潮。

为了实现“不饿死一个人”的目标,县政府在育黎设立救济接待站,救济难民4000多人,照顾其食宿。各区根据各自的实际,将过去储存的救济粮、款全部拿出来,重点救济无劳力的军、烈、工属及鳏寡孤独和老弱病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1948年全县共发放救济粮14.48万斤、干菜24.98万斤。同时,政府领导下的北海银行乳山办事处对农、渔、盐民发放低利率贷款,以粮贷为主,钱贷为辅,虽然政府财政困难,发放数量也不多,但在群众中的影响却很大。并发动群众开展互济、互借运动;春天组织群众突击种上果蔬粮菜,秋天发动群众晒菜,及早帮助解决缺粮问题,1948年全县共晒干菜13.69万斤。同时广泛开展纺织、编席、做鞋、花边、发网、绣花、烘炉、漏粉等副业、手工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在捕灭蚂蚱工作方面,县委提出了“前方消灭蒋介石,我们坚决消灭土蚂蚱”的口号,组织了灭蝗大队,下设中队、小队,发动群众捕打。5月中旬,蝗灾基本得到控制。

由于粮食短缺,在春天,一些群众只要找到能够充饥的东西马上就吃,根本顾不上是否干净,因此患肠炎等疾病的人很多;在秋天,秋粮一下来,农民就不知饥饱的猛吃,使原本长期处于挨饿状态的肠胃更加脆弱,患肠炎的人更多起来。由于生活困苦,患病的老人和小孩,一般得不到及时治疗。针对这种局面,县委、县政府加强卫生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作用,使全县的卫生工作在生产救灾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对贫苦无钱治病者一般减免其费用,并注意用民间偏方,尽量降低治病费用。同时医务人员在反封建迷信的宣传上也起了很大作用。腾甲庄区医生唐保三到河口村抢救一病人,患者亲属在家供神祈祷,唐保三对其进行科学宣传并表示免费治病。在给患者治好病后,其亲属遂将供奉的神取消了,并感激地说:“幸亏共产党,谢谢唐先生,若请神给治病,可能就要等死了”。

在发动群众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生产救灾的同时,县委、政府及各分区委机关也投身到生产救灾的洪流中,大力开展农业、工业生产(分区委以农业为主)。首先在机关成立机关生产节约委员会,并决定各部门的办公费自己生产解决,不伸手要,做到自给自足。并通过算开支账(如:秘书处根据当年物价折合全年需要3.8万元,组织部需要2.1万元,宣传部需要1.8万元),使机关每个部门、每个干部都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生产任务,并保证完成。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互相挑起劳动竞赛,生产情绪进一步高涨。同时,县委、政府机关在生活上取消了“改善生活”这个词,以身作则,每天早饭吃地瓜叶饼,晚饭喝地瓜饭或吃地瓜苞渣,一天两顿饭,坚决不吃保健饭、保健菜,坚决向贫、雇农看齐。机关干部与群众的共甘苦,为稳定群众情绪,激发群众的生产热情起到很大的作用。

1949年又是一个多灾年,春天全县大部旱情严重,青苗大都枯黄,有的枯死。7月26日至30日,全县连降暴雨,加上风暴潮的影响,沿海村庄受灾严重,仅浪暖区沿海就有6个村庄的盐滩被冲毁,损失食盐300万斤,淹地10780亩。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以生产自救为主、社会互济为辅的生产救灾方针,采取的措施、办法基本同1948年春的渡荒办法。除此,又开展了“每亩多上一车粪,多锄一遍地,多打一成粮”运动。当年,垛崮山、黄山、南黄、浪暖、汤泉、育黎、崖子、腾甲庄、夏村9个区11199户缺粮,县政府发放救济粮3.68万斤。在各级党组织的精心领导下,全县发展了生产,顺利渡过了1949年的灾荒年。

乳山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发展生产,努力自救,不但战胜了灾荒,而且农业获得了好收成,既改善了人民生活,保持了社会稳定,又保障了支前粮食的提供,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力支援。同时,广大干部群众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加深了对党的路线政策的理解,纠正了“穷光荣”等一些消极思想,普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而且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干部思想作风都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清剿匪特

正当解放战争胜利发展,乳山人民积极生产救灾,支援全国解放的时候,国民党的一些潜伏特务和一些外逃的地主恶霸及反动会道门等相互勾结,蠢蠢欲动,不断制造案件,妄图进行颠覆活动。他们昼伏夜出,散布谣言,恐吓群众,离间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为打击匪特,安定社会秩序,乳山县各政法机关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颠覆活动,保卫胜利果实。

1947年2月22日,县公安局破获平息了黄山区士子于家村反革命暴乱案,逮捕了首要分子于伦秀、于圣修,并于4月27日召开公审大会后枪决。

1948年春,堕崮山区反动会道门与巫神勾结,利用灾荒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暂时困难,造谣封山洞穴内有神医神药,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去求医取药。一时间方圆数十里内每日去封山求神取药的群众不下数百人,严重影响了春耕生产和支前工作。为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稳定群众情绪,县委采取了有效措施:一是教育群众破除迷信,相信科学;二是做好生产救灾工作,解决群众疾苦;三是揭发坏分子,开展群众性的反谣解谣斗争;四是组织力量平息取缔,严惩首恶者;五是加强对反动道首、神汉、巫婆的监督管制。通过上述工作平息了闹神药一事,安定了群众情绪,稳定了社会秩序。

1948年9月12日,国民党地方武装“牟南联合办事处”和“国防部山东省登莱青人民剿匪义勇总队第十一大队”共16名武装匪特,由李盛春、孙维宽带领,从烟台出发,经牟平县刘家夼一带,于9月15日下午窜入境内,企图潜伏进行武装颠覆和破坏活动。首先被南庄村和正甲夼村民兵发现并与之交火,傍晚时分,逃到黄阳山上的匪特被控制在道士帽山上。乳山县公安局接到报案后,即派三股股长姜洪保、公安特派员刘明德率县警卫队3个班与部分机关干部计40余人,连夜赶赴现场。为防匪特化装逃窜,决定在更大范围层层设卡,并研究了第二天的围歼方案。9月16日6时许,姜洪保指挥新组成的4个战斗小组,在当地民兵配合下,向黄阳山上围拢搜剿。当搜至半山腰时,一隐藏在草丛中的匪特被县警卫队侦察员宫吉本发现后擒获。其他敌特见状,慌忙开枪顽抗。全体搜剿人员听到枪声,迅速还击。经过激战,9时许战斗结束,共击毙3人,俘虏匪首孙维宽、李盛春等10人,缴获长短枪13支,另有3名匪特逃窜。经审问,敌人此次行动目标是破坏驻军白石卫生所、抢劫夏村银行、育黎合作社、浪暖口渔业合作社等,没想到还没开始活动即被围剿。

1948年11月30日午夜,以高德秀为首的一股匪特从青岛乘汽船窜往乳山沿海,行动中劫持杜家岛渔船一只。后乘汽船又登陆浪暖口抢劫浪暖口渔业合作社物资一宗、枪两支,抓去渔民干部1人。我海防队闻讯后赶到,击退敌特,救回了渔船和人员。

1949年,南会盘主(佛教会支派)洪吉田、高成修成立“三佛龙华会”,分三佛(天、地、人)、五相(宰相、军师之类)、九给(三司六部)、十二角(后妃)、二十四柱天(领兵、领将)、八十一洞真人(佛兵总领)。叫嚷:“老母下界,必有水、火、风三灾。”(破坏抗旱);“辛卯年天降严霜,草木干枯,天下吃淡饭,只有老母回来,才得云城显。”(反对盐税,挑拨党群关系);“佛门子弟不当兵,自被佛法佛爷保……”(破坏参军),阴谋颠覆新政权,登基坐皇帝。道首宋保太、马玉山则组织“努力救国军”,妄图叛乱。上述会道,均被政法机关及时侦破,一网打尽。其它一些反动会道门也在新中国建立后被取缔。

剿匪工作的胜利,有效地安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全县生产和参军支前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党的建设

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发展壮大党的力量,更好的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目标,乳山县委注重了党员队伍的发展。1946年始,县委根据上级有关“大量发展党员,消灭空白村”的指示精神,结合土改、复查、参军支前等运动,发展了一批表现突出的贫农、雇农、工人、知识分子入党,至1947年,全县党员总数发展到14643名,村村建立了党支部。

为了彻底进行土地改革,巩固人民解放军的后方,迎接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根据1947年9月全国土地会议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整党运动。毛泽东指出:“解决这个党内不纯的问题,整顿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从1947年冬起,各解放区农村中的党组织结合土地改革,开展了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采取党内党外结合等方法,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和成份不纯等问题。

在严峻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共乳山地方组织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并在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乳山县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同样存在着作风不纯和成份不纯的问题。1948年1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华东局的指示,开始了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县委首先召开县、区干部扩大会议,进行学习动员和初步整风,明确了“三查三整”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及目的要求。然后把县、区机关干部分批集中起来,利用5天的时间学习文件,进行思想整顿,最后再派到农村开展整党运动。“查”“整”的方法是学习党的文件,吃透上级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把确属混入党内的坏分子清除出去。农村基层党组织“查”“整”中,在上级工作组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有关文件,围绕阶级立场是否坚定,在土改复查和对敌斗争中是否坚决,作风是否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是否纯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自查和互助,取得良好效果。

在这次整党中,中共乳山县委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除将那些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和完全蜕化了的分子清除出党以外,把那些犯错误但还可以教育的党员,同那些不可救药的分子加以区别,不论其出身如何,都采取耐心教育和热情的帮助态度。凡是认识错误,并决心改正错误,又向群众作了自我批评,而所犯错误又不严重者,一般没有给予处分。但整党中存在着“左”的错误,使一些人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理,后来作了纠正。这些历史教训将对后人是一个警示。经过整党以后,乳山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有很大进步,克服了党内成份不纯和作风不纯的现象,清除了党内坏分子,纯洁了党的组织,改进了党的作风,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提高了党的威信,党的组织进一步巩固了,保证了土地改革的贯彻实施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工作的胜利进行。

在解放战争时期,乳山县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全县党员数量为:1945年6965人,1946年9032人,1947年14643人,1948年13558人(其中农村党员12949人),1949年10月17153人。党支部数量为:1945年363个,1946年390个,1947年533个,1948年572个,1949年601个。

解放战争期间,党加强了对各群众团体的领导。乳山县的各群众团体在县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乳山县职工救国会提出“后方多流一滴汗,让前方少流一滴血”的口号,开展大生产运动。在保卫解放区的斗争中,踊跃参军上前线。留下来的职工,坚守岗位,搞好生产,为支援前线和“反蒋保田保家乡”做出很大贡献。乳山县农民救国会带领农民积极参加减租减息、土改复查、参军支前和大生产运动。乳山县青年救国会在组织广大青年参加土地改革、参军参战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1月,乳山县试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1949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乳山县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当年发展团员5000余名,建立基层团支部147个。

四、加强人民政权和武装组织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乳山县参议会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各界参议员团结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人民政权的建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45年8月14日,乳山县第三次参议员会议(驻会委员会扩大会议)召开,研究做好减租减息和复查工作的措施;讨论并通过了进一步开展减租减息工作的方案。

1946年8月23日,在上册村召开第四次县参议员会议,会期5天,出席议员73名(包括候补议员),列席代表17名。会议选举于怡同为参议长,黄相卿为代县长。大会通过决议:做好支前工作,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搞好土地改革,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罢免候补参议员冯德珍。

日本投降以后,县政府根据中共乳山县委指示,将“支援前线,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保卫胜利果实”作为政府的中心工作,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搞好生产,保证了军粮、被服及其它支前物资的及时供应。1945年,结合“查减”工作,组织群众粉碎了地主阶级的反攻倒算。1946年春,县政府提出“支前、生产、查减”三大任务,成立生产指导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委员,负责指导全县大生产工作,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参军支前运动,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1947年,动员全县各阶层集中全力支援解放战争,加强财政经济管理,开源节流,保证前线物资供应。同时在全县开展土改复查工作,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因大批青壮年参军支前,农村劳力极端缺乏,加之涝灾影响,全县出现农业灾荒。县政府积极组织群众,搞好生产救灾,解决支前与生产的矛盾,实现了“全县不荒一亩地,不饿死一个人”的奋斗目标,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县政府下设机构先后有:秘书处、民政科、教育科、公安局、司法科、卫生科、工商管理局、经济建设科、邮政局、财粮科(1948年1月改称粮食局)、财政科、民力动员科、荣优科、北海银行乳山办事处(1949年11月改设中国人民银行乳山办事处)、东海海关乳山分关、合作推进社、工商科、税务局,各区设区公所,村设村公所。同时,县政府加强对手工业、商贸业、渔业、财政、税收、金融业等的组织和领导,制定实行扶持发展工商业的减免营业税政策,对手工业免征工商税,对新建工厂、合作社免征10%至60%的企业税。大力发展公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鼓励发展私营商业,至建国前夕,境内有公营商业10余家,村办合作社300多个,私营商号200多户,个体商贩2000多人。

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乳山县的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健全。1945年9月,乳山县武委会改称乳山县人民武装部,辖县独立营和14个区人民武装部。1946年3月,县、区普遍成立了支前指挥部。6月,根据上级指示,县独立营改编为主力部队,开赴前线。为了保护后方的胜利果实,维护根据地的社会秩序,独立营升级后,乳山县于9月6日迅速组建了民兵警卫营,辖三个连,每连150人。各区相继成立了不少于30人的民兵区中队。10月,乳山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乳山县人民武装指挥部,隶属东海军分区,谭道稭任指挥,孙加诺任政委,下设政治处、参谋处、后勤处。1947年春,县人民武装指挥部、支前指挥部合署办公。8月,各区普遍召开“反内战”群众大会,加强民兵群众的时事教育,激发民兵的爱国热情,提高政治觉悟,以便做好民兵升级工作。随后,民兵升级扩大地方武装,地方武装人数扩大到1873名。乳山县地方武装的建设和发展,为保卫和建设家园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乳山县地方党组织和政府领导的文化教育事业,是抗日战争时期乳山县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的继续和发展。县委和县政府紧紧掌握和运用了革命文化这一有力武器,很好地宣传、教育和发动了群众,不断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激发起群众参军支前、土改复查、生产救灾的积极性。

这个时期文化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与抗日战争时期相仿,但更加完善和充实。县设教育科,主管全县的文化教育工作;区设文教助理员,建立文教委员会;村有文教委员(多由村长或村党支部宣传委员兼任),并组建村文教委员会。

全县文化运动有如下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以“一切为了争取自卫战争的胜利”为总方针;二是紧密配合各阶段的形势教育,为参军支前、土改复查、生产救灾运动三大中心工作服务;三是植根于群众之中,基础稳固,活动广泛,发展迅速。1946年后,为配合土改运动和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县委从机关、教师队伍中抽调部分文艺骨干,到各村指导,陆续排演了歌剧《张德宝归队》《白毛女》《刘胡兰》《三世仇》《改邪归正》等。并特别强调和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话剧、歌剧。石村俱乐部创作的三幕话剧《斗争情理包子》获胶东区戏剧创作一等奖。各区的农村剧团,也自编自演了一些小歌剧、秧歌剧等,重点进行市集宣传活动。各村都建有文化棚、宣传室、阅报栏等,利用一切形式和机会广泛开展社会宣传。这个时期的文化娱乐活动还有群众性的秧歌、活报剧和土广播、宣传报等,群众性歌咏活动也非常活跃,到处都能听到《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打得好》等歌曲,青妇队、儿童团是文艺骨干。

同时,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成人教育。对青年以外的成人教育,选择适合群众并与生产结合的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抛弃了以前只采用变工小组即为学习小组的机械的组织形式,受到群众的欢迎并积极参加学习;对青年男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消灭青年文盲”的口号,强调文化翻身,以完成识字课本四册,能识能写会用为非文盲的标准。各村按每人识字程度编班,按部就班地完成识字任务。各区以村为单位,通过民主讨论制订出定期消减青年文盲的计划,作为奋斗目标。班与班、村与村之间的学习竞赛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在坚持长年对成人进行识字学习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村冬季农闲便于组织学习的特点,下达了《关于冬学的意见》。其中提出冬学的任务是:以成人教育为主,提高文化教育,加强政治教育;结合支前,开展冬季生产救灾运动。主要学习文化和生产知识特别是农业知识,进行初步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破除迷信,进行时事前途教育。在选用有较好的文化程度和实际生产知识特别是出身成份好的人员当教师的基础上,为解决冬学教员不足的问题,还由各村群众民选一些优秀高小毕业生和虽然成份不好但思想进步的人担任。除冬学外,还有夜校、妇女识字班和“小先生”活动等,这些都是党在农村宣传、教育、发动群众的重要阵地。

这个时期的中、小学教育,因受战局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历了紧缩、停办、恢复与整顿的过程。

紧缩阶段。1947年夏季大涝成灾,秋季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胶东,学校多处于半瘫痪状态。战争加上水灾,造成庄稼歉收,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政府财政十分紧张,参军支前任务艰巨。而当时由于土改复查中“左”的影响,出现了取消教育工作和歧视、打击知识分子的倾向。根据上级有关指示,乳山县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调整紧缩,对各区、村邻近初小、高小进行合并,并提倡民办,以节约财力。这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在“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其主要精力用在社会宣传和成人教育上,校内课堂教学基本上处于游击状态,一点也不正规,学生流失严重。

停办阶段。1948年2月整编机关时,教育行政部门被取消,教育工作完全停顿下来。全县中、小学教育暂时停办,教职员离校,学生放假回家,全力以赴进行生产救灾。

恢复与整顿阶段。1948年11月25日,胶东行署发出了《关于恢复与整顿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对恢复与整顿中小学教学秩序、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教育行政机构、配备教育干部、充实教师队伍、落实教育经费等问题,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并提出在恢复与整顿中小学教育工作中,要“采取积极的方针,稳重的步骤”;要“建立新型正规化学校,反对游击主义和经验主义”;要端正“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克服过去在团结教育知识分子当中的唯成份论的偏向”。由于1947年秋后中、小学教育紧缩和1948年初中、小学教育停办,教师流失严重,还有一些教师参军,师资奇缺。1948年12月统计,乳山县有初级教员466人,高级教员76人,共计452人,远远不能满足复学后教学工作的需要。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落实党中央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适当提高其待遇。胶东行署在《指示》中指出:“今后在恢复教育中,教师的任用上,只要他们赞成反蒋反美,服从政府法令,拥护土地法大纲,愿意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而且具有胜任工作的文化知识,即当大胆任用。并适当注意其物质待遇及政治上的帮助,以达到团结改进的目的。过去在土改中由于唯成份论而清洗的教师、教育干部及在教育停办中处理不当的问题(如欠粮、乱戴帽子等),在端正政策中应适当检查与纠正。”此后,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有所提高,并略高于当时脱产的普通干部。二是大量选用高小毕业生为代课教师。为解决这部分人教学业务工作中的困难,由中心小学负责领导组织其学习与辅导,以达到教学相长,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三是加强教师的培养与训练工作,并逐步按文化测验成绩和工作情况评定教师工资。遵照上级指示,县委、县政府采取了有重点有步骤的恢复方法,点面结合,在全县教育研究会结束后十天的时间内,全县恢复了320余处学校。至1949年7月,乳山县有完小41处、村小298处,在校学生共23919人,其中男生10604人,女生13315人。复学后的中小学教育,贯彻上级加强文化教育的方针,纠正过去政治课和课外活动太多,文化教育不正规的问题,并重视提高小学生的读、写、算能力,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拥护。同时纠正了“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教员只教学生识字不教学生明理及教员“打杂”的偏向,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解放战争时期,文化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它为动员、组织乳山人民投入伟大的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随着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结束,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全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全国解放的曙光。乳山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相继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乳山县工作委员会等人民团体,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1949年7月7日,县委召开纪念“七七”大会,全县机关、部队、企业、学校、农村等各界群众共3196人参加。大会通电毛泽东主席及全国新政协筹备会议,要求早日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电文如下:

毛主席及新政协筹备会各代表先生:

今天是“七七”,我们全乳山县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在这里召开纪念大会,并以无比的高兴心情祝贺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及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

十二年来,中国是从危险和残酷斗争中逐步的走向了光明与壮大,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击败了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及蒋介石匪帮,使中国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已基本上打倒了自己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并已确定了民族独立的基础,而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更标志着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民主联合政府不久就要成立。回溯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受尽了荼炭,无数同胞鲜红的血染遍了大地,多少家园化为灰烬,这些深重灾难,是日寇带给我们的,因此胜利后的中国人民是应全力惩办战犯,并参加对日和约准备会议的。但美帝国主义却悍然的违反了这一正义要求,擅自出面举行对日和约,释放战犯,停止了赔偿,并保存了日本的侵略支持者——财阀这一反动的措施,是使我们不能容忍的。我们要求立即按照波茨坦内容的原则,迅速的举行由人民民主新中国主权代表参加的四个对日和约国准备会议,彻底肃清日本的军国主义,实现日本民主化,以巩固国际的持久和平。新中国的光芒已辉煌的普照着世界,我们更将以实际行动,积极地生产、支前,热烈的拥护新的政协会议的成功及联合政府的早日实现。在新的人民政府领导下,迅速彻底的肃清国内一切反动残余并粉碎美帝国主义的战争阴谋。我们高呼迅速按波茨坦协定缔结对日和约,中日两国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长期占领日本,拥护新政协会议的胜利召开,彻底解放全中国,粉碎美帝的战争阴谋。

毛主席万岁!朱德司令万岁!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万岁!

乳山县全体机关部队团体学校

一九四九年七月七日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纲领性文件,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事项,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同日,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前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雷鸣般的礼炮声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当家作主人的乳山人民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欢乐喜庆之中,于3日在县城夏村举行万人庆祝集会,载歌载舞,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群众在集会上表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是党政军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今后要以实际行动,消灭反动派的残余,解放全中国,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决心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努力建设好新民主主义国家。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乳山地方组织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937名乳山儿女血洒解放战争沙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乳山各级党组织也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批的干部,为带领全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