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巍巍马石山》
红色线路 马石山风景区
2016-03-17 09:12:27
马石山风景区
马石山为胶东名山,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位于乳山市西北隅,海拔467.4米。马石山山体呈东西走向,从北面远眺,似一匹头西尾东的骏马,头、耳、鬃、背、臀清晰可辨,又因山多岩石,故名马石山。
马石山峰岭巍峨,山势陡峭。主峰南侧山脚下,一条3公里长的盘山公路,逶迤蜿蜒,时隐时现,掩映于苍翠绿树之中;半山腰至山顶有678条青石台阶,拾级而上,鸟语、花香、松影步步相伴,凉亭、石凳、古木、古掩体参差错落,点缀于石阶旁。主峰山顶南北纵长40米,东西横宽200米。站在峰顶俯视,周围群山环抱,绿意盎然。东西侧两池水库遥相呼应,明珠般镶嵌在崇山峻岭间。潺潺流淌的河水、古朴的民居、蓊郁的古树、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野花,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观后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令人称奇的是,清晨登上主峰,可观赏袅袅白雾升腾的景象,峰顶周围十余处地方有灼灼热气自山体内蒸腾冒出,白气袅袅,春夏秋冬不停歇,更增添了马石山主峰的神秘。
主峰北坡是一道悬崖峭壁,犹刀削斧斫而成,为天然屏障。主峰西侧有一矮峰比肩耸立,似一匹骏马俯卧。两峰之间是一道深十几丈的险坡。坡底形成一片平坦的草地,草地的外面有一条四尺宽、二尺高的古石墙。据当地人讲,草地是古人放牧的地方,围墙是古人防倭寇筑起的防御工事。主峰东侧有一山峰巍然挺拔,似与主峰争雄匹敌,当地人称其为东马石山。
马石山风景区占地800亩,景区内森林茂密,鸟类繁多,保持着原始山林特有的秀美风貌。松树、龙柏、樗树、芙蓉、柳树、古槐等树木郁郁苍苍,银杏、板栗、柿子、石榴、大樱桃、苹果、杏子等树遍布山野,故马石山又有花果山之称。景区主要景点有姊妹石、棋盘石、五凤楼、天梯、勃鸽塘、百丈崖、老虎洞、马石山紫薇、马石山水库、马石山烈士陵园等景观,为胶东著名的自然景区。
同时,马石山又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是“马石山十勇士”英雄事迹的诞生地,是日军制造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的发生地,是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纪念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神话传说
马石山传说
传说远古时,马石山一带是一片草肥水美的牧场,一匹神马被这里的美景、牧草吸引,经常偷偷到牧场食牧草、饮甘泉。后来,天上下来一位天将要降服这匹神马,神马就地一滚,竟比大山还高。天将一看,也施展法力,变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伸手抓住马鬃,把大山当成了垫脚石,用力一踏,飞身上马,腾空而去。从此,人们把这座大山叫做“上马石山”,后来,逐渐把“上”字去掉,称为马石山。
□景点欣赏
五凤楼
马石山主峰西南2.5公里处,陡峭的石崖上,有一天然而成的石窟,石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又有前后两窟,两窟中间相通:前窟门窗俱全,明柱支撑,飞梁走檐,造工精巧;后窟为一石洞,明亮宽敞,可容纳数十人。远观石窟,酷似人工凿建的石楼,当地人称其为五凤楼。
相传当年铁拐李等八位仙人周游各地,一日来到马石山,见此地山清水秀、松翠柳绿、百鸟争鸣,便决定在此游玩。正当他们为住处发愁时,意外发现了这座石楼,便飞身进楼住下。为方便何仙姑起居,铁拐李用拐杖在上层后面的石壁上捅开一洞,就是现在的后窟。八仙饮酒对歌,欢乐之间,韩湘子吹起了笛子,悠扬的笛声,引来五只漂亮的凤凰,落在石窟之上,纹丝不动地听仙人吹笛,久不离去。吕洞宾见状高声说道:“今我等栖身之处为落凤楼也”。曹国舅遂提笔在石壁上题写下“五凤楼”三个字。从此,人们便称此窟为“五凤楼”。
通天梯
马石山主峰以西的悬崖峭壁间,有一条斗折蛇行、层层相接的登山石阶,远眺似一条通向陡峭山顶的石梯,人们称其为“通天梯”。传说谁能登上石梯顶端,就能得道成仙。但因梯阶陡峭异常,攀登者多望“梯”兴叹,畏而止步。
传说“通天梯”是当年鲁班的56代孙公输珩周游各地,路过此山,得知老百姓为登山犯难,而帮助百姓在此修建的。公输珩精通《周髀算经》,有高超的测量技术,他测好路线图后,挨村逐户发动百姓,终于修成了这条通“天”之路。初修时他只有23岁,修好后公输珩已经73岁了。
棋盘石
马石山主峰西坡有一巨大的方形岩石,周围松林芳草环绕。巨石紫黑色,高约3米,顶端平坦如砥,可容十余人围坐。令人称奇的是,巨大的岩石上,中间部分有纵横交错的岩石纹理,形似棋盘,“格线”清晰。这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传说是当年南北两极仙翁相约在此对弈时雕凿而成的。如今,游人登临其上,或赏景,或对弈,又成为马石山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鹁鸽塘
在“五凤楼”的西北处,有一狭窄的深谷,谷深30余米,深谷两侧岩壁陡峭险峻,是攀岩爱好者的绝妙佳地。岩壁经过风化形成许多小石洞,成为鸽子的栖息地,常年有大批野生鸽子在此繁衍生息,故称其为“鹁鸽塘”。峡谷岩壁上奇松、古槐丛生岩缝间,峡谷顶端较为平坦,林木丛生,鸽飞燕鸣,游人在此,可感受原始山林的美丽风貌。
姊妹石
马石山西麓井乔家村旁,乳山河上游河湾龙湾岸边,耸立两尊高三丈许的巨石,其形似一对婷婷玉立的少女,仪态端庄,相互偎依在一起,人们称其“姊妹石”。
传说这两尊巨石,是很久以前因婚姻不如意抗婚而投河自尽的当地农家姐妹的化身。姊妹石下,就是当地著名的河中水潭龙湾,“姊妹石”倒映水中,更显少女青春神韵,奇妙的景观加上美丽的传说,让游人赞叹不已。
马石山紫薇
马石山广场东侧有株古老的紫薇,又名百日红,树高6米,胸径0.6米,冠幅5米×5.5米,据当地人讲,此树树龄至少在400年以上。树下设有一方古老、方正的青石棋盘,棋盘两侧雕有两尊释迦牟尼佛像,栩栩如生,雕刻年代久远。
马石山紫薇主干已枯空,中间形成空洞,但树干虬曲挺拔,充满生机。主枝以上,向东、北、南方向伸展出三大斜枝,树枝苍老、遒劲,树皮光滑,长得枝繁叶茂,好像一把撑开的巨伞。
在无风的时候,用手抚摸或抓挠几下,树的顶端枝稍就会左右摆动起来,好像怕痒难忍似的,故当地人称其为“痒痒树”。为保护好这株古老的紫薇不受损坏,人们在树下周围砌起一道圆形围墙,将其护卫。
夏天,这株紫薇树年年会开出淡红色的花,花满枝头,远远看去,像是一只火红的凤凰在展翅欲飞,奇趣盎然。
抗日烈士纪念堂
抗日烈士纪念堂位于马石山主峰阳坡,建于1972年,建筑面积330平方米。纪念堂正中大门上额书有“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宽敞的大厅正中悬挂着夏云超、张寰旭、林江、于己午等烈士遗像。西厅展有以“壮丽的史诗、英雄的业绩”为主题的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英雄群体事迹简介、烈士遗物,东厅展有日军残杀中国军民的照片和反映“马石山惨案”的版画。
纪念堂两侧是在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中牺牲的96名烈士的陵墓,每座陵墓前都立有汉白玉墓碑。1943年1月25日,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陵墓前侧立“马石山殉难军民之墓”,2月18日又立“马石山殉难军民纪念碑”。
纪念堂西侧至今保存着抗日军民与日军激战时军民饮水用的一口水井。水井旁石墙上书有“誌马石山惨案时,我抗日军民已两日粒米未腹,乃笑饮此井水倍力与敌英勇奋战到底。”
1985年,许世友上将、林浩少将为革命烈士纪念堂题了词。1988年6月,马石山烈士陵园被威海市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2000年,乳山市政府又立“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纪念碑”。2005年12月,被批准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抗日烈士纪念塔
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马石山主峰,修建于1972年,塔高15米,塔身呈六棱形,整个塔身由400余块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塔身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镏金大字,塔顶竖有红色五角星。从远处眺望,乳白色的纪念塔高耸入云,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