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资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建资源  >>  地方文献  >>  特色资源

乳山琴书

2016-03-30 09:11:38

乳山琴书已有近400余年历史,创始人为清嘉庆年间邹县石元郎。乳山琴书本由西河大鼓演化而来,初名“盲人调”或“瞎子说书”,多由盲艺人演唱,后渐成为盲人谋生的手段,它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乳山琴书,是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唱词入乡随俗通俗易懂,演唱的剧目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旧社会到解放初期最受欢迎的文艺娱乐形式。
那时的孩盲,几乎都拜师学艺从事这种琴书的演唱,嗓音条件差的作乐手,嗓音条件好的作歌手。曾涌现出一些明星式的盲艺人,深受听众喜爱。著名的盲艺人,并拥有粉丝团,跟场助兴。在文艺生活贫乏的岁月里,劳作一天的人们晚上能提着凳子到大街上听琴书,那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乳山琴书的伴奏乐器有小鼓、三弦、坠琴、胡琴、钢板、笛子等。合奏起来,美妙动听。唱主角的要边打鼓,边打钢板,其他人员或伴奏或和唱,抑扬顿挫、周调别韵,格外好听。有时候也能一个人自拉自唱或自弹自唱,真是一人一台戏,饶有趣味。
乳山琴书的艺术手段,主要是说和唱,通过说唱来交待故事描绘人物,介绍环境,渲染气氛,说的亲切、唱得动听。其特点是简便易行,一两个人,一两件乐器,甚至一个人带着击节鼓板,不需要化妆,不需行头,走到哪里就说唱到哪里。
乳山琴书在胶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丰富多彩的胶东民间民俗文化的缩影。在各个历史时期,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巨大。发掘、抢救和保护乳山琴书对乳山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